地籍测绘
来源:忠科检测
忠科检测提供的地籍测绘,地籍测绘是一种专业测绘活动,主要是对土地及其附着物进行精确测量、绘制和调查,以确定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等属性信息,并建立地籍图、宗地图和地籍簿册,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地籍测绘是一种专业测绘活动,主要是对土地及其附着物进行精确测量、绘制和调查,以确定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等属性信息,并建立地籍图、宗地图和地籍簿册。它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土地登记发证、土地规划、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流转以及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地籍测绘包括地形测量、界址点测定、面积量算等内容。
地籍测绘目的
地籍测绘的主要目的是为土地管理和相关行政管理提供准确、详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土地权属:通过地籍测绘,可以明确地块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基本信息,从而精确界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边界,保障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2. 土地登记与管理:为土地确权发证、土地登记、变更、转移等提供科学依据,方便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 支持税费征收:基于准确的地籍信息,政府部门能公平合理地计算和征收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相关税费。
4. 规划利用: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5. 解决土地纠纷:在土地权属争议中,精确的地籍测绘资料是解决争议的重要证据。
6. 社会公共服务:为公众查询土地权属信息、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便利,同时为社会经济建设、科研教育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地籍测绘项目
地籍测绘项目,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特定区域内的土地及其附着物进行精确测量、数据采集、权属调查、图件编绘等工作,旨在准确掌握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等基本信息,为土地登记发证、土地管理和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
具体工作内容通常包括:
1. 地形测绘:通过GPS、全站仪、无人机航测等技术手段获取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水域等地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信息。
2. 界址点放样与测量:确定宗地的界址点坐标,实地标定界址点,并进行精确测量记录。
3. 权属调查:对每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确认。
4. 地籍图绘制:根据测绘数据和权属调查结果,编制地籍图,反映地块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权属关系。
5. 数据整理与入库:将测绘成果整理成规范的数据格式,录入地籍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6. 提交报告:编制地籍测绘报告,供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备案及日常管理工作使用。
地籍测绘流程
地籍测绘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项目接收与准备:首先,测绘单位接到地籍测绘任务后,对委托方的需求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明确测绘范围、内容及技术要求,制定测绘实施方案,并准备好所需的测绘设备和工具。
2. 现场踏勘与控制测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建立或引用大地控制网,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为后续详细测绘提供坐标基准。
3. 权属调查:联合不动产登记部门进行权属调查,收集和核实宗地权属来源、界址、面积等相关信息,形成权属调查表。
4. 界址点放样与测绘:按照权属调查结果,对每宗土地的界址点进行实地放样并测绘,记录界址点坐标、方位角、距离等数据,绘制地籍图。
5. 面积量算与精度检查:根据测绘成果计算宗地面积,并对测绘成果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和精度检查,确保各项数据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6. 编制报告与成果提交:编制地籍测绘报告,整理所有测绘资料,包括地籍图、权属调查表、界址点成果表、面积量算表以及技术总结报告等,提交给委托方审核验收。
7. 公示与确认:测绘成果经过委托方初步确认后,通常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无异议后由相关部门正式确认。
8. 入库与归档:经确认的地籍测绘成果要按照规定格式录入地籍信息系统,同时做好纸质和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
以上仅为大致流程,具体操作可能因各地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