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器有害物质
来源:忠科检测
忠科检测提供的电子电器有害物质,电子电器有害物质是指在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可能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物质,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电子电器有害物质是指在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可能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物质。主要包括:
1. 铅(Lead,Pb):常见于电路板焊接材料、显示器玻璃等。
2. 汞(Mercury,Hg):常用于开关、传感器、电池等部件。
3. 镉(Cadmium,Cd):主要存在于充电电池、彩色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中。
4. 六价铬(Hexavalent Chromium,Cr6+):常见于金属镀层防腐处理。
5. 多溴联苯(Polybrominated Biphenyls, PBBs)和多溴二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主要用于塑料制品的阻燃剂。
这些物质被称为“RoHS六项”,是欧盟《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简称RoHS指令)明确限制使用的物质。此外,还有诸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其他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也受到广泛关注和逐步限制。
检测目的
电子电器有害物质限制的目的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在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有害物质,例如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等,这些物质在废弃或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会释放到环境中,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因此,各国和地区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如欧盟的RoHS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上述有害物质,旨在推动绿色制造,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使电子电器行业采用更环保、更安全的替代材料和技术,提升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检测项目
电子电器产品中可能包含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铅(Lead,Pb):常见于焊料、玻璃显示器、电缆护套等材料中。
2. 汞(Mercury,Hg):主要用于电池、开关、传感器和照明设备(如紧凑型荧光灯)。
3. 镉(Cadmium,Cd):常见于可充电电池、磷光体(彩色阴极射线管显示器)。
4. 六价铬(Hexavalent Chromium,Cr6+):用于金属表面处理(如防腐蚀涂层)、塑料着色剂等。
5. 多溴联苯(Polybrominated Biphenyls, PBBs)和多溴二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作为阻燃剂存在于电路板、电线绝缘材料、塑料外壳等部分。
根据欧盟《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 Directive),以上五种物质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此外,还有其它一些有害物质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等也可能存在于电子电器产品中。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电子电器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关注也在不断扩展,包括对全氟化合物(PFAS)、铍(Be)、锑(Sb)等物质的管控也日益严格。
检测流程
电子电器有害物质检测流程通常如下:
1. 申请阶段:由电子产品制造商或进口商向检测认证机构提交申请,明确需要进行有害物质检测的产品信息和适用的法规标准(如欧盟RoHS、中国RoHS等)。
2. 样品准备阶段:
客户按照要求提供代表性样品。
样品可能需要按照特定的拆解方式准备,以便于对各个部件进行单独测试。
3. 检测阶段:
实验室收到样品后,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有害物质含量分析,包括但不限于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s)、多溴二苯醚(PBDEs)等。
测试过程中可能包含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等多种分析方法。
4. 报告编写阶段:
检测完成后,实验室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列明各类有害物质的具体含量及是否符合相关法规限值要求。
如果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则会在报告中给出合规性结论;若不符合,将指出具体超标项目,并可能提出改善建议。
5. 证书颁发阶段:
对于符合要求的产品,机构会颁发相应的合格证书或者声明文件,证明该产品的环保属性。
6. 后续跟踪服务:
针对法规更新或其他变化,机构还会提供持续的技术咨询和支持服务。
以上就是大致的电子电器有害物质检测流程。每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有害物质管控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企业在进行检测时应根据目标市场的具体法规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