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检测
来源:忠科检测
忠科检测提供的冲击地压检测,冲击地压检测是指对煤矿井下煤(岩)体由于开采活动所诱发的应力集中,可能导致煤(岩)体瞬间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强烈的动力破坏现象进行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出具具有CMA,CNAS资质报告。

冲击地压检测是指对煤矿井下煤(岩)体由于开采活动所诱发的应力集中,可能导致煤(岩)体瞬间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强烈的动力破坏现象进行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这种破坏现象主要包括煤(岩)体突然、快速的位移、抛出、破裂等,其危害极大,可导致矿井巷道垮塌、设施损毁以及人员伤亡等严重安全事故。
因此,冲击地压检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通过各类监测仪器和技术手段,如微震监测、钻屑法、电磁辐射法、地音法等,实时获取井下煤(岩)体的应力状态、动力效应等信息,从而有效评估冲击地压危险程度,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检测目的
冲击地压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井下等地下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击地压灾害,确保矿山生产安全,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具体来说,其主要目的包括:
1. 预测预警:通过对煤层、岩层等地质体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与监测,实时获取工作面及周边区域的应力状态、微震活动等信息,提前预测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险程度。
2. 防治决策: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掘布局、支护参数、防冲措施以及应急预案,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3. 效果评价:对采取的防治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验证防治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为后续类似条件下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经验参考。
4. 理论研究和技术改进:通过长期的冲击地压监测数据积累,推动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孕育过程及防控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
检测项目
冲击地压,又称矿震或岩爆,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种严重的动力灾害。对冲击地压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应力测量:通过钻孔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等技术手段,测定煤岩体中的原岩应力和最大主应力,评估冲击地压发生的潜在可能性。
2.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包括煤岩的强度、硬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破坏方式等参数的测定,为冲击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 微震监测:实时监测矿井内的微震活动情况,通过对微震事件的定位、能量释放大小等信息分析,预测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及危险程度。
4. 应力在线监测:采用光纤光栅、电磁辐射等先进传感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巷道围岩和煤体内部的应力变化,预警冲击地压风险。
5. 巷道变形监测:利用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定期监测巷道顶板下沉、两帮收敛等变形情况,作为冲击地压危险性评判的重要依据。
6. 钻屑法、钻孔窥视法等其他监测方法:通过采集钻孔内排出的煤粉量、观察钻孔内煤岩结构的破坏状况等,间接判断冲击地压危险区域。
以上各项检测结果需综合分析,结合地质条件、开采技术、开采历史等因素,形成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报告,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检测流程
冲击地压,又称矿震,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能量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冲击地压检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合同签订与前期准备:由煤矿企业与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检测范围、内容、周期等事项。检测机构根据合同要求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了解矿井地质条件、开采历史、以往冲击地压情况等。
2. 现场踏勘与布点:检测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确定监测点位布局,安装或调试各类冲击地压监测设备,如微震监测系统、应力监测系统等。
3. 动态监测与数据收集:启动监测设备,对矿井内部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收集包括但不限于微震活动、煤岩应力变化、采掘活动等相关数据。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冲击地压风险,评估风险等级,预测可能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5. 报告编制与提交:将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及防治建议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给煤矿企业,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6. 跟踪服务与反馈调整:根据监测结果和煤矿企业的实际需求,持续跟踪并优化监测方案,及时反馈并调整防治措施。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冲击地压检测流程,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