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某种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

忠科检测提供的如何测某种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是指材料在受到机械摩擦作用时,其表面颜色的稳定性,即是否容易因摩擦而发生褪色、掉色或转移等现象,出具具有CMA,CNAS资质报告。
如何测某种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
我们的服务 如何测某种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是指材料在受到机械摩擦作用时,其表面颜色的稳定性,即是否容易因摩擦而发生褪色、掉色或转移等现象。这种性能对于纺织品、皮革、塑料、涂料等各种材料尤其重要,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
测试某种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的方法通常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如ISO 105-X12(纺织品)、ASTM D4157(塑料)等。基本步骤如下:
1. **样品准备**:首先裁剪或制备出待测材料的标准试样。
2. **摩擦试验**:使用特定的摩擦色牢度测试仪,如Martindale耐磨仪或Taber耐磨仪。通过设定好的摩擦头和一定的压力、速度,模拟日常磨损情况对样品进行摩擦。
3. **评级对比**:摩擦后,将样品与灰卡(一种用于评价颜色变化的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根据颜色变化程度评定耐摩擦色牢度等级。
4. **色差测量**:对于更精确的评估,还可以借助色彩色差仪测量摩擦前后样品的颜色变化值(如ΔE)。
5. **结果记录**:详细记录实验条件及结果,并根据相应标准判断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是否符合要求。

检测目的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是一种评估材料(如纺织品、涂料、印刷油墨等)在经过机械摩擦后颜色稳定性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1. 确定材料抵抗日常磨损和摩擦导致的颜色转移或褪色的能力,以保证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外观持久性。
2. 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确保产品满足行业标准和用户要求,比如服装面料需要经受住水洗、干洗以及日常穿着中的摩擦而不易掉色。
3. 防止因颜色脱落而对其他物品造成污染,例如衣物洗涤时可能导致染料转移到其他衣物上。
具体测试方法通常采用专门的摩擦色牢度测试仪,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摩擦情况,通过对比摩擦前后的颜色变化程度来评估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等级。

检测项目


耐摩擦色牢度是评估材料在经过机械摩擦后颜色保持稳定性的测试项目,主要应用于纺织品、皮革、涂料、印刷品等各种材料。以下是进行耐摩擦色牢度测试的基本步骤:
1. **样品准备**:首先,按照相关标准(如ISO 105-X12, AATCC 8, GB/T 3920等)裁剪或制备待测样品。
2. **摩擦头选择**:根据测试标准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摩擦头,通常有湿摩擦和干摩擦两种方式,湿摩擦还会涉及到摩擦液的选择,如皂液、蒸馏水等。
3. **摩擦试验**:将样品固定在摩擦试验机上,设置好规定的摩擦次数和力度,启动设备,使摩擦头在样品表面往复运动,模拟日常磨损过程。
4. **转移与沾色评级**:摩擦结束后,检查摩擦布的颜色变化以及原样品摩擦部位的颜色变化,对比灰卡进行评级,记录下转移色牢度等级和沾色牢度等级。
5. **结果判定**:依据评级结果判断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相关标准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测试方法可能会因应不同的行业标准或客户要求而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测试前应详细查阅并参照相关的测试标准进行操作。

检测流程


耐摩擦色牢度是指材料在受到机械摩擦后其颜色保持稳定的能力,是评价纺织品、皮革、涂料等材料品质的重要指标。以下是检测机构进行某种材料耐摩擦色牢度的常规流程:
1. 样品准备:首先,按照相关标准(如ISO 105-X12,GB/T 3920等)要求裁剪一定尺寸和数量的样品,并记录样品的原始颜色。
2. 测试设备设置:使用摩擦色牢度测试仪,根据测试标准设定摩擦头类型(如湿摩擦或干摩擦)、摩擦力度、摩擦次数等参数。
3. 摩擦试验:将样品固定在测试台上,然后用规定的摩擦白布或棉布覆盖在待测区域上,通过测试仪施加预设的摩擦力和次数,模拟日常磨损过程。
4. 转移与沾色评级:摩擦结束后,检查摩擦白布的颜色变化以评估“沾色”等级;同时观察并记录样品本身颜色变化情况以评估“褪色”等级。一般采用灰卡对比法进行评级。
5. 结果判定:根据评级结果对照相关标准给出该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等级。
6. 报告编写与出具:整理实验数据,撰写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测试条件、测试结果及结论等,最后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并签发正式报告。
以上流程为一般通用流程,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材质和相应的国家/国际测试标准进行调整。
我们的服务
行业解决方案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为您推荐
抗拉结合强度测定

抗拉结合强度测定

透光性能测定

透光性能测定

直角撕裂负荷

直角撕裂负荷

加热永久线变化

加热永久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