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熔点测定
来源:忠科检测
忠科检测提供的灰熔点测定,灰熔点测定,又称为灰熔融性测定,是指对固体燃料(如煤、生物质等)或其灰分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受热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熔化过程进行测定的一项实验,出具具有CMA,CNAS资质报告。

灰熔点测定,又称为灰熔融性测定,是指对固体燃料(如煤、生物质等)或其灰分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受热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熔化过程进行测定的一项实验。这项测试主要测定三个温度参数: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和流动温度(FT),分别代表灰分开始变形、完全软化以及呈半球状流动时的温度。
灰熔点是评价燃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燃料在燃烧设备内的结渣倾向以及高温炉膛的设计与运行。对于锅炉设计和运行来说,了解燃料的灰熔点有助于预防炉内结渣、沾污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锅炉安全、高效运行。
检测目的
灰熔点测定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评价燃料(如煤、生物质等)在高温条件下的行为特性,具体目的有以下几点:
1. 确定燃料的灰熔融性温度:灰熔点是衡量燃料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灰分在高温下软化、变形及流动的温度指标。不同燃料的灰熔点差异较大,这对于锅炉设计、选择燃烧方式以及预防锅炉受热面结渣、积灰等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预防锅炉运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灰熔点过低,可能会导致灰渣在炉膛内或对流受热面上形成高温粘结物,影响锅炉传热效率,甚至堵塞烟气通道,引发停炉事故。因此,通过测定灰熔点可以指导锅炉运行参数的设定,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
3. 为燃料分类、利用提供依据:根据灰熔点的不同,可以将燃料进行科学分类,并合理调配使用,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
4. 对环保和脱硫脱硝工艺也有一定影响:灰熔点的高低会影响到烟气处理过程中石灰石等脱硫剂的反应活性,从而影响到整体的脱硫脱硝效果。
检测项目
灰熔点测定是一项用于分析固体燃料(如煤炭、生物质燃料等)在高温下性能的重要指标,主要测定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变形温度(DT)**:在受热过程中,灰样开始变软并发生塑性变形时的温度。
2. **软化温度(ST)**:灰样在一定条件下,由固态转变为半固态或液态,即失去其原始形状而不坍塌时的温度。
3. **流动温度(FT)**:灰样完全熔融并呈现自由流动状态时的温度。
4. **熔化温度(HT)**:有时也称为灰熔融温度,是指灰份开始熔化时的初始温度。
这些参数对于了解燃料在燃烧设备中的行为特性,防止炉膛结渣、积灰,以及设计和优化锅炉燃烧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灰熔点也是评价燃料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检测流程
灰熔点测定主要用于评估煤、石油焦等燃料的高温性能,是判断其在锅炉内燃烧时是否会结渣的重要指标。以下是实验室进行灰熔点测定的一般流程:
1. 样品制备:
取一定量代表性样品,研磨至粒度小于0.2mm(或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然后将其在105-110℃烘箱中烘干,去除水分。
根据实验要求,称取适量烘干后的样品,与无水硼酸混合压片制成试样。
2. 试验装置准备:
将制好的试样放入灰熔点测定仪的灰锥托板上,并将灰锥托板置入设备的高温炉中。
设置好灰熔点测定仪的工作参数,如升温速率、最高温度等。
3. 灰熔点测定:
启动设备,按照设定的升温程序进行加热。
在观测窗观察并记录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包括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等关键温度点。
4. 结果分析:
根据测定得到的各温度值,对样品的高温性能进行评价,判断其在特定工况下的结渣可能性。
撰写检测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样品信息、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及结论等内容。
请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测试标准和规程,实际操作需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