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法测定粒度
来源:忠科检测
忠科检测提供的筛分法测定粒度,筛分法测定粒度,是一种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标准筛对颗粒物料进行筛选,以确定其颗粒粒径分布的测试方法,出具具有CMA,CNAS资质报告。

筛分法测定粒度,是一种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标准筛对颗粒物料进行筛选,以确定其颗粒粒径分布的测试方法。具体操作是将待测样品放在一个套叠的筛网组合(通常是由一系列孔径大小不同的标准筛构成)上,通过机械振动或手工摇动使颗粒根据其尺寸大小在各层筛网上进行分离。经过一定时间的筛分后,留在各层筛网上的颗粒以及透过最细筛孔的粉末分别收集起来,然后根据各层筛网上留存颗粒的重量或体积,计算出样品中各种粒径范围内的颗粒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到颗粒的粒度分布。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业、冶金、化工、建材、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对于粉体和小颗粒物料的粒度特性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检测目的
筛分法测定粒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物料中各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所占的比例,即颗粒粒度分布,它是评价颗粒群粒径大小及分布状态的重要参数。在许多领域,如矿业、冶金、化工、建材、医药、农业、环保等均有重要应用:
1.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了解原料或产品的粒度分布,可以对粉碎、分级等工艺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控制产品质量:某些产品需要特定的粒度范围以保证其性能,例如催化剂、药品、颜料等,因此需要通过粒度测定来控制产品质量。
3. 研究材料性能:粒度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流动性、溶解性、反应活性等,所以粒度分析有助于研究和改进材料性能。
4. 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在矿物加工等领域,合理利用不同粒级的物料,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浪费。
综上所述,筛分法测定粒度是为了满足科研、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多种需求,是粉体工程中的基本检测手段之一。
检测项目
筛分法测定粒度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粒径分布测定:通过将样品在不同孔径的筛网上进行筛分,得到各个筛网上残留颗粒的质量或体积,进而计算出样品中各种粒径范围内的颗粒所占的比例,即粒径分布。
2. 最大粒径和最小粒径测定:通过筛分,可以确定样品中最大颗粒和能通过所有筛网的最小颗粒的粒径大小。
3. 平均粒径测定:根据各粒径区间颗粒的分布情况,可以计算出诸如算术平均粒径、几何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等反映样品整体粒度特性的参数。
4. 筛分效率与累计产率曲线绘制:记录各个筛孔直径对应的颗粒累计产率,绘制出筛分效率曲线,可直观反映样品的粒度组成特点。
5. 粒度模数(D10、D50、D60、D90等)测定:这些参数分别代表累积产率达到10%、50%、60%、90%时所对应的粒径大小,常用于描述砂石、矿石等物料的粒度特性。
以上就是筛分法测定粒度项目的主要内容,具体测定项目会根据样品性质和实验目的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检测流程
筛分法测定粒度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准备:
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样品在取样、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破损或污染。
样品需要充分混合均匀,以减少误差。
2. 样品破碎:
如果样品颗粒过大,不能直接进行筛分,需先将其破碎至适合筛分的尺寸。
3. 设定筛网组合:
根据样品特性和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筛网规格,通常由一系列孔径大小不同的筛网组成,从大到小排列。
4. 放置样品进行筛分:
将样品均匀分布在最上层(孔径最大)的筛网上。
然后将这一套筛网自上而下叠放好,放在振筛机上。
5. 筛分操作:
开启振筛机,按照标准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筛分。颗粒通过各个筛网,按粒径大小分离在不同筛层中。
6. 收集和称重:
筛分结束后,分别收集各层筛上的颗粒,并精确称量各部分的质量,记录每个粒级的累积质量。
7. 数据处理与报告:
计算各粒级的产率,绘制粒度分布曲线,得出样品的粒度特性。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整个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